在那遥远的时代,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雨,但最终他的命运却与毁灭和暴力紧密相连。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他出生在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虽然他曾读过书并尝试从军,但因犯法而被打入重围,最终流落乡间。
然而,他的命运似乎注定与起义有关。在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响应王嘉胤的号召,在米脂起义,自号八大王。他英勇善战,以能谋善战著称,并成为三十六营的主要首领。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献忠逐渐崛起,他与李自成等人联合反明。崇祯八年(1635年),他们参与荥阳之会,对明朝构成了重大威胁。不久之后,他们分道扬镳,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而李自成则攻黄河流域。
十年的征战后,张献忠遭遇了左良玉部的进攻,其部队受损严重,本人也受伤。在次年的正月,他带领剩余兵力进驻谷城,被招安为副将。但是,这个时期并没有结束他的战斗,因为他对官府官僚深感不满,加之受到李自成影响,不久即再次举旗反明。
此后的岁月里,张献忠屡建奇功,大败明军于开县黄陵城,再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从而名声鹊起。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8月9日,他攻破成都,将其变为西京,并宣布建立大西国,即大顺政权。尽管这段时期有着一些建设性措施,如免征三年钱粮,但最后还是走向了极端暴行和烧杀破坏。
清顺治三年(1646年12月1日),在四川北部凤凰山坡中箭身亡。关于他的“七杀碑”传说一直引发争议,有学者认为这是对他的污蔑嫁祸。而胡昭曦教授则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真正的大屠杀是由南明地主阶级组织还乡团武装所致,而非已死去多年的农民领袖张献忠。
至于千船沉银这一历史传奇,它讲述的是当时由于兵败撤退而导致大量宝物沉入岷江中的故事。这一遗址后来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且经过挖掘发现了许多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包括金册、银册,以及金银币、银锭等,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一个真实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