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说,人民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和对体制的认同,是不相关联的两件事?当今世界,每个国家的稳定,都在于其人民这两个层面的认同。一个国家中,如果人民对“这是我的国家和民族,我是这个国家民族的一分子”的认同感很强,对“国家的制度保护我的根本权利,因而代表了我的根本利益”的理解也深刻,那么即便存在经济低迷、高失业率、高犯罪率、贫富差距悬殊等问题,这个社会依然能保持稳定运转。
然而,如果一个国家中人民对这些两方面都缺乏深厚的情感基础,那么大规模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就成为可能。历史上,如苏联和南斯拉夫,就是因为这种脆弱的认同感,最终导致了社会动荡与政治崩溃。
孔子曾经比喻君王为舟,百姓为水,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但今天我们看来,这种观点存在严重的问题。它将江山社稷归于君王,与百姓无关。这意味着没有必要谈论百姓对于体制的认同,而实际上人们对于政府及其政策有着深刻的情感参与。如果这样的观念被接受,那么任何关于政府与民众关系的问题,就只能是表面上的问题,不涉及到根源性的变革。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地推进了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也正是这一过程激发了公民参与,并且不断加强他们对现行体制的信任。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只要能够引导并规范公民参与,他们就会更加坚定地支持现有的制度,从而为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将所有人融入到公共事务中去,不仅是一种必需,也是实现现代化所必然追求的一条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如何都会发现,“载舟覆舟”论已经过时,其核心思想——将江山社稷归于君王,与民无关——已不足以解释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