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稳定:从认同感到制度的力量
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取决于其人民对两个方面的认同。首先是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即“这是我的国家和民族,我是这个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其次是对国家体制的认同,这不仅仅是一种拥护,更是一个深刻理解,“这个制度保护了我的基本权利,因此代表了我的根本利益”。
一个拥有强烈两种认同感的人群,社会就能保持更高水平的稳定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存在经济低迷、高失业率、高犯罪率、贫富差距悬殊、官员腐败等问题,也能够通过法律有效地解决,而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导致大规模民众动荡。
相反,如果人民对于自己的国家和体制缺乏坚实的支持,那么一旦出现裂痕,可能会迅速演变成大规模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如苏联和南斯拉夫所示。历史上,“载舟覆舟”论被奉为治国之道,但这种观点忽视了人民对于政治体制承担多大的责任。
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并提出了新的思路——将舟与水合一,使得所有公民共同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从而建立起全民共同认同的事实。这需要实现政权形式上的平等,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决定者,不再只是被决定者。现代化带来的个体经济独立性和知识技能自由转移,为这种新型参与提供了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将发展作为硬道理推进了现代化进程。不断增长的人类公共意识,以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心态,都表明人们正在逐渐接受现行体制并愿意按照其规定来行动。如果能够引导这股力量不断扩大并规范,它们将进一步加强人民对于现行政策系统的情感联系,为维持长期稳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