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你知道载舟覆舟论谬误是如何将社稷归于君王与百姓无关吗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稳定,都取决于其人民在两个层面上的认同:其一是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即“这是我的国家和民族,我是这个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其二是对国家体制的认同,这不仅仅是对体制的拥护,而且是从根本上认识到“国家的制度保护我的根本权利,因而代表了我的根本利益”。 显然,一个国家中人民的两个认同感越强烈,稳定性就越高。在这样的国家里,尽管可以有经济低迷、高失业率、高犯罪率、贫富差距悬殊、官员贪腐、效率低下、丑闻等种种弊端,也可以有怨声载道、甚至政府因财政拮据而暂时关闭等乱象,但整个社会却能始终保持稳定并依法有效运转,不必担心会发生什么人民起义、大规模颠覆性事件。反之,一个国家中如果两个认同感都很脆弱,则大规模动荡就很可能发生。一旦发作,不但要颠覆体制,甚至会撕裂整个国家民族。比如苏联和南斯拉夫,就因为这些问题导致了最终的解体与崩溃。 孔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个载舟覆舟的定义,被历代帝王奉为治政的座右铭。然而,当我们今天审视这段历史时,却发现这种理念带来的结果并不像古人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它们似乎没有真正解决了问题,而只是推迁了一些矛盾,并且造成了更多新的矛盾。这正如孔子的另一次深刻见解:“知止而后有定,无欲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