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稳定,都取决于其人民在两个层面上的认同:其一是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即“这是我的国家和民族,我是这个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其二是对国家体制的认同,这不仅仅是对体制的拥护,而且是从根本上认识到“国家的制度保护我的根本权利,因而代表了我的根本利益”。
显然,一个国家中人民的两个认同感越强烈,稳定性就越高。在这样的国家里,尽管可以有经济低迷、高失业率、高犯罪率、贫富差距悬殊、官员贪腐、效率低下、丑闻等种种弊端,也可以有怨声载道、甚至政府因财政拮据而暂时关闭等乱象,但整个社会却能始终保持稳定并依法有效运转,不必担心会发生什么人民起义、大规模颠覆性事件。反之,如果两个认同感都很脆弱,则大规模颠覆性的可能性就很高。一旦发作,便可能导致政治体系崩溃和社会秩序瓦解。
孔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个载舟覆舟定义,被历代帝王奉为治政座右铭。但今天看来,这个“载舟覆舟”论是不准确的,其荒谬之处,在于将所谓江山社稷归之于君王,与庶民百姓无关。如果如此,也就谈不上庶民百姓们对“舟”及其体制的认同。于是乎,一方面明主当朝得以安享天年,而另一方面暴君问政便遭到臣民揭竿而起,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臣民行为。
历史上曾经有人提出,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他们提出了新路:“这条新路,就是要将‘舟’拉平穿孔,使其成为一个‘水’可以自由进出的大木筏。”这样即使风高浪涌,也不会有被“覆”的危险,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人类共同事物。
基于全体公民参与的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这一点在现代化带来的两大好处中得到了体现:首先,是个体经济独立性,比如妻子离开丈夫也能独立生活,其次,是现代化将人们最重要资源从不可移动的地位转换成可随身携带知识技能,从而赋予每个人完全社会经济能动性。结果就是,以忠孝仁义为核心理念的小众价值观,被以平等自由独立为核心理念的大众价值观所取代。而参与则是一个公民不可让渡权利责任与义务。当今世界所有发达国,不论制度如何不同,都奉行这一原则,它并不偶然存在。
必须看到的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改革开放成功地推动中国迈向现代化。不可逆转的现代化进程,将催生不断增强公识。而他们积极参与公共要求与行动恰恰表明他们已接受现行体制,并愿意按照该系统规定进行规范。如果引导积极的话,将会不断扩大并日益规范公民参与,从而加强人民对当前体制的心灵连接,为长久安宁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