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31年11月16日,普鲁士王国的一位著名将军因患霍乱病去世,但他的名字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克劳塞维茨,他是《战争论》的作者,这部作品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的军事理论。克劳塞维茨于1780年出生在一个税务官家庭中,从小就对军事充满热情。他加入了普鲁士军队,很快晋升为少尉,并且参加了与法国的战争。在战场上,他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变化无常。
1801年,他进入柏林陆军大学深造,在那里他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受到了一些杰出的指挥官的赏识。毕业后,他担任奥古斯特亲王部队的副官。在反法同盟中的战斗中,克劳塞维茨见证了拿破仑的大规模征服,以及后来反抗拿破仑的努力。他本人也曾被俘虏,但在1812年的释放后继续致力于改革普鲁士军队。
作为一名学者和教员,克劳塞维茨撰写了多篇关于军事训练和历史研究的文章,并教授普鲁士王太子。这段时期结束之后,他再次投身于反抗拿破仑帝国的战争中,并最终成为了一名高级将领。
对于法国大革命、历次拿破仑战争以及19世纪初欧洲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对克劳塞维茨形成世界观和军事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虽然对法国大革命持批评态度,但同时也认识到它带来的重大变革,以及封建主义思想在面对这些变革时所表现出的脆弱性。
然而,尽管如此,克劳塞维茨自己的理论基础依旧是德国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这使得他的分析有其局限性。在撰写众多关于历史上的不同战争的情况下,最著名的是他的主要著作《战争论》。该书认为“战争是一种工具”,但它必须遵循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而不是单纯地以剑代表。
列宁曾高度评价这项论点,但是也指出了 克劳泽夫斯基没有揭示出阶级斗争如何塑造社会发展动力,因此无法全面理解现代冲突的情境。此外,《 warfare theory》提倡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其特定的warfare方式,并认为military science 的变化源自新社会条件及社会关系。但是他同时否定存在固定原则并断言warfare 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领域,即充满不确定性。
最后,我们可以说尽管有其不足之处,但是卡尔·冯·克劳泽夫斯基还是西方military science 中第一个人明确提出一些交战、战局乃至整个warfare 实施原则:最大限度使用全部力量;集中尽可能多的人力物资;发挥行动突然性的快速性坚决性;有效利用既得成果。此外他强调精神因素(包括统帅能力、武德及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忽略了解决方案根源于民众参与,使他不能完全理解精神力量真正来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