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投曹后,何以未被重用?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三国演义》中的罗贯中添置了徐庶一幕,使其在民间知名度提高。不过,《三国志》等正史中,关于徐庶的记载较为简单。在推荐诸葛亮给刘备后,为了保全母亲,徐庶离开刘备前往曹营。之后,他便再无踪迹。那么,在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为何会叹息不已?
据《三国志》,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军掳走了徐庶的母亲,因此他辞别刘备而去。但自公元208年归属曹操后,便一直没有消息可寻,直到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后,他以“徐福”之名列入曺丕的劝进表中。而黄初四年(223年),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魏略》记载:太和二年(228年),当诸葛亮率第一次北伐时,还在打探着徐庶的情况。他听闻两人官职并不高,便叹息道:“魏国如此多才俊之士,却怎能不重用他们呢?”这让人联想到诸葛亮对朋友们遭遇感慨的一面。
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也包含了对东汉末年的人才济济景象忧虑。在汉末至三国时期,强大的国家如同建立在人才丰富基础上的,而蜀汉则主要依靠诸葛亮、庞统、法正这些顶尖谋士支持。
此外,这也是数十年的岁月变迁引起的感叹。当那几位好友聚集于荆州,他们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但随时间流逝,一切都变成了过去的事。这份变化,也触动了蜀汉丞相心中的怀旧与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