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元4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为纪念耶稣门徒圣伯多禄的殉道,在罗马城建立了君士坦丁大教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建筑物得到了改建,直至15至16世纪,它成为了今天所知的圣伯多禄大殿,此地成为天主教会举行重大仪式的重要场所。在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将罗马及其周边地区赠予教宗,从而成立了半世俗政体型态的“教宗国”,其领土广布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19世纪,以民族主义为旗帜高扬,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蓬勃发展,使得圣座逐渐失去其在意大利的地位。当时,萨丁尼亚王国作为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领导者,最终成功组成了意大利王国。面对这一局势变化,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保护神”自居,将军队调往罗马城,以此维护梵蒂冈的地位。但是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爆发后,他被迫撤军,让 意大利军队顺利占领了罗马城,从而完成了意大利统一。而教宗们却因不满新生的国家,不准信徒担任任何公职。
1929年2月11日,当墨索里尼掌握意大利政权后,与庇护十一世签订《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领土仅限于梵蒂冈城,即今日之梵蒂冈城国,为中立国家,其主权属于教宗。这个协议结束了一系列与政府之间长期存在的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即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梵蒂冈依然保持中立,并由庇护十二世领导。
近代以来,有关法律问题出现分歧,一些法律虽然经过议会批准,但仍未得到教廷完全采纳。这是因为这些法律可能与天主教信仰产生冲突。尽管如此,由于历史悠久和文化意义深远,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梵蒂冈继续保持着它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关于象征性的标志,一方面有著名的红黄白三色旗帜,它代表了钥匙和冠冕,同时也是瑞士卫兵帽徽颜色的来源。此外,还有用来代表最高层级、最尊贵地位和最伟大的责任——金黄银白交叉钥匙图案,以及代表着三重冠头衔——三个圆形带有十字纹章的小圆盘。所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梵蒂冈的一套官方标志系统,是国际上唯一拥有这样完整标识体系的小型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