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法国科学传教团来华传教搜集情报(图)

    清康熙二十七年二月二十日(1688年3月21日),奉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之命,到中国进行科学考察的法国耶稣会士洪若翰、白晋、张诚等人,受到了康熙皇帝的接见。17世纪80年代的法国,正是波旁王朝路易十四统治时期。路易十四与康熙皇帝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冲龄即位,都凭借雄才大略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并把各自的国家推向了鼎盛、成为区域性的强国——一个成为欧洲科技文化的中心,一个称雄亚洲。

    为了绘制航海图,法国已经向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派出科学考察人员进行天文观测与地理考察,唯独对派人到中国、印度感到棘手,他们对东方古国实在是知之甚少。考虑到天主教的一个修会——耶稣会自利玛窦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来华传教,其传教士不仅在中国的土地上立足,而且其中的一些人还直接为中国政府、中国皇帝服务,同官方一直有密切联系,路易十四决定选择精通数学、擅长舆地工作、掌握中国最基本的艺术和科学知识的传教士来华,从而开始了以科学传教团为媒介的中法之间的交往。

    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在欧洲的主宰地位,为科学传教团的派出提供了条件。路易十四所创建的法国科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建筑学院,使得巴黎成为欧洲科学文化的中心,法语成为欧洲各国宫廷及官方交往的通用语言,而法队在荷兰、德意志、奥地利与西班牙的驻扎,更是体现了法国当时的实力及对外扩张的趋势。

    根据路易十四的指示,洪若翰等人被接纳为法国皇家科学院的成员,并授予他们“国王的数学家”的委任书。他们的身份是“国王的观察员与数学家”,而“搜集中文书籍和进行天文观测”“完成从中国获取天文数据”“完善法国人的航海图和地图”则是他们来华的主要目的。他们在中国的科学考察经费,由法国政府从国库中拨给,每年给在中国、印度进行科学考察的传教士9200里尔。对洪若翰等人来说,科学考察是国家赋予的使命,他们每年都要向法国就各项问题提供大量珍贵而准确的考察报告,并提供最有价值的满文和汉文书籍的翻译资料。

    让科学家披上教士袍

    考虑到传教士的特殊身份,仅用科学不足以驱使他们“渡重洋,离祖国,别亲友,而徙居另一世界”,因而法国政府允许他们在科考之余进行传教。于是法国科学院的科学考察,便同耶稣会的传教联系起来,形成“科学传教团”。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三月,科学传教团的成员带着法国政府提供的观测仪器,从布雷斯特乘船出发。

  &n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