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外货(图)
■本版图片为清末的北京街市 供图/杨早
中美摩擦,古已有之。1905年,由于《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期满,中国政府与美续订新约谈判破裂,同时美国政府通过排华法案,中国国内掀起美货运动,要求公平对待华工、华商,否则即美货。各地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抵货现象。这是中国第一次外货。
这就是本篇故事的时代背景。故事虽属虚构,虽有“演义”,却也有史可凭,相关史料来自1905年的《京话日报》。
哈达门(崇文门)外,有个小孩,名唤大善,也不过七八岁光景。他们家日子不咋地,靠他爹开个杂货铺挣嚼裹。孩子这两年大了,他爹说:“得!挎个烟卷箱子,上大街卖去,不也能挣几个贴补吗?”这么着,大善每天挎着烟卷箱子(那是他爹年轻时候,没开杂货铺时挎过的)在南城一带晃悠。
这天走在街上,猛不丁看见前面聚了一大堆人。大善是小孩子,他好奇啊!挤啊挤啊,拿烟卷箱子开道:“借光,借光,谁要烟卷?丁字的,品海的,孔雀的,云龙的……”挤进去一看,他愣住了,这么多人,他以为是耍把戏卖艺的呢,谁知道,醉郭!
醉郭在南城算是个名人。据说他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姓郭,名瑞,字云五。庚子年八国联军占了北京,朝廷没了,馆也歇了,郭先生伤心啊,整天往小酒馆里一坐,二两烧刀子下肚,就开始痛哭痛骂,骂洋人,骂朝廷,骂大臣,骂读书人,骂老团(义和拳),骂北京人……没有他不骂的。渐渐地被人唤作醉郭。两京回銮之后,他又添了一样毛病:每日下午,站在大街上讲雍正爷颁的《圣谕广训》!老人说,旧年有这一行,都是些老头儿,背着梆子在四乡讲圣谕,那是官府派的,你醉郭算哪一路呢?可他是在讲圣谕呵,巡街的也不敢管他。
后来醉郭也改了,不讲圣谕,改讲报。他讲的是北京城新出的《京话日报》。因为他有名啊,一开讲,老百姓都围上来听。办报的彭先生知道了,干脆聘他当了《京话日报》的讲报员。
关于讲报这事,听人说,朝廷里有不同的看法。袁中堂的意思是得禁,不能让商民当街宣讲,不然容易重演义和拳那一套。太后老佛爷倒是说了,中国的民气正有些活动,国家正当听其自便,不必干涉。总之,醉郭讲他的报,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