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简介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字廷宜,是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赵匡胤名讳而改名为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为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随着宋太祖赵匡胤的驾崩,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即位初期,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并改变了前任的国策。他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文官主导的政治体制,对于那些与他有利益关系的人进行提拔和奖赏,而对元老宿将则予以边缘化或罢黜。
在军事方面,宋太宗继续北伐辽国,但多次遭遇失败。在内政方面,他推动科举制度的发展,使得更多有才华的人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入仕。此外,他还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并编纂大型类书,以促进文化和经济的繁荣。
至道三年(997年),在病重之际,赵光义最终去世,在位共二十二载。他的儿子寿王赵元侃被立为皇太子,即后来的真宗。同一年的农历十月,他被尊谥为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定为太宗,被安葬于永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