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7年,荷兰滨海城市萨尔丹。这个荷兰著名的造船业中心来了一个俄罗斯大使团。说来奇怪,这个使团从事的外交活动十分有限,却总是前往造船厂不厌其烦地打听造船的问题。使团中的一个20多岁的高个子青年,索性住进了一个铁匠的小屋,在造船厂的木工间当了一名普通木匠。这位青年身体强壮,臂力过人,干起活来十分卖力,休息时总是向老师傅请教各种造船技术,并且不时作着记录。 造船厂的荷兰工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于是更加注意观察这位青年。他自称米哈依洛夫,职业是水手,在使团里当一名下士随员。每当他写信回国时,总要盖上一个图章,上面刻的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更令人费解的是,使团的官员经常来看望这个随员,态度毕恭毕敬,而这个随员同官员们讲话时,态度竟那样地随便。 荷兰工人不禁私下议论,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沙皇,史称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出生于1672年5月,他的童年带有浓厚的戏剧性色彩。1682年,经过一场按杂的宫廷,10岁的彼得和同父异母的兄弟伊凡被同立为沙皇,但宫廷大权很快落入了彼得能干的异母姐姐索菲亚的手中。彼得和母亲隐居到莫斯科近郊,过起“体面的”流放生活,无权过问政事。 彼得自幼同使馆区的外国人来往密切,深受西欧文化的影响。同时,他又酷爱军事游戏,终日同伙伴们在一起,生活在军事操练之中。他同伙伴们为了便于操练,建立了两个童子军团,一个叫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兵团,一个叫谢苗诺夫斯基兵团。随着彼得和同伴们年龄的增长,童子军团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武装。这就不能不引起索菲亚的恐惧和担忧。1689年,索菲亚策动装备最好的射击军叛乱,准备杀害彼得,正式夺取皇位。彼得闻讯后,率领童子军团迅速出击,了叛乱,亲自执掌了政权。 此时的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商品经济逐渐活跃,全俄统一市场开始形成。但是,与西欧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至少落后了半个多世纪,社会生活中仍充满着中世纪的愚昧。同时,由于是一个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因而无法扩大海外市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的封闭状况,打通出海的门户,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这一切都要求能够尽快地弃旧图新。年轻的彼得一世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效法西方,实行改革。于是就有了前面发生的一幕。 1698年彼得返回,为了使国家现代化和西方化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革。为了鼓励西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他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还派遣许多年轻的人到东欧去学习。他在整个在位期间都鼓励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他的统治下,城镇的规模扩大了,资产阶级在数量上有了增长,扩大了影响。 彼得在统治期间创建了第一支规模可观的海军,并且按西方的形式对军队进行改编,配备军服和现代火器,实行西方式的军事训练法。彼得也使的民政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包括一项明智的改革,即提升公务员要根据其工作表现,而不是其世袭地位。 在社会问题上,彼得也主张实行西方化。他颁布法令,规定人人都不得蓄胡子(虽然他后来对此项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宫廷人员必须穿西装,鼓励吸烟和喝咖啡。虽然他制订的政策有许多在当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是这些政策带来了长期的影响:这个由贵族阶级统治的国家最终在很多方面都顺应了西方的风俗和文化。 彼得认为正教会是一股落后的、的势力。彼得成功地对正教会实行了部分改组,并在很大的程度上获得了对它的控制。彼得在创办非宗教学校,鼓励发展科学。他还引进了欧洲通行的儒略历,并使俄文字母现代化。在他的统治期间,创办了第一家报纸。 除了所有这些内务改革外,彼得还对外交政策实行改革,这对未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他的领导下,在南部与土耳其交战,在北部与瑞典交战。与土耳其初战告捷,于1696年攻克了亚速港,从而在某方面来说给开辟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统治晚期,土耳其在战斗中占了上风,1711年他把亚速港交还给土耳其。后来,又发生了同瑞典的战争,取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打败瑞典军队后,跃居到了欧洲强国之列。彼得在战后也被枢密院尊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也正式改称“俄罗斯帝国”。 不久,彼得在涅瓦河两岸,即在征服瑞典所获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圣彼得堡。1721年他把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从此,圣彼得堡就成了与西欧交往的主要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