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在古代历史中的应用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在古代历史中的应用

天干地支用于纪年纪月纪日

  中国古代人在没有台历的情况下,采用天干地支符号系统来纪日、纪月、纪年。天干地支的简称为“干支”,又称为“枝”。据史书《世本》记载,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大臣大桡便创制出了干支,并用它来纪日。

古人的作息表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以手指记数,来标识每一天,一个人手有五个手指,两手合十,因此记数也常以“十”为单位。所以,天干就可以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作为十。当记录了三个十,即“一旬为十”,就达到了一个月,再记录下三十个十便形成了一个月。“一旬为十,三旬为一月”的观念便慢慢形成了。经过十二个月后,当迎来新一年的冬至日,人们发现在太阳下所形成的影子,与去年同一天的冬至时刻所形成的影子,重叠的位置完全相同。于是人们用十二地支来代表这十二个月份,并且将它们用于标识一天中的不同十二个时辰。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说过:“十二时辰制,始于何人,尚无定论,然自其制于古,遂以至今,依然遵行不废”。

有趣的是,这十二个时辰被以十二生肖中的动物标识。子时(鼠时):11时至凌晨1时,这是老鼠最为活跃的时段。在通常的时辰推算中,子时也表示一天的最后时刻,也是新一天的开始。丑时(牛时):凌晨1时至3时,这时牛已经开始反刍。丑时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寅时(虎时):凌晨3时至5时,这是老虎最为猛烈的狩猎时刻。卯时(兔时):清晨5时至7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空,玉兔正在捣药。辰时(龙时):清晨7时至9时,太阳刚刚升起,传说中群龙西行的时刻。巳时(蛇时):上午9时至11时,太阳越来越热,蛇也开始变得更加活跃。午时(马时):上午11时至13时,阳气达到顶峰,这时天马在空中飞翔。未时(羊时):13时至15时,这时羊儿吃草比较多,种地的人也该休息一下。到了下午的未时(羊时),羊儿们在这个时段吃草,生长得更加健壮。到了申时(猴时):下午3时至5时,这时猴子们正活跃不已。

到了酉时(鸡时):下午5时至7时,夜幕降临,鸡即将归巢。到了戌时(狗时):下午7时至9时,黑夜从这个时段开始扩散,狗则开始守夜。到了亥时(猪时):晚上9时至11时,四周万籁俱寂,猪儿们正沉睡如猪。

对于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如同现今所用的阿拉伯数字一般简单易懂。但是现今仍能使用干支来计算年份的人却越来越少。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以下这三个步骤,与苏报君一起使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步骤一:给天干地支编上编号: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步骤二:将需要计算的年份的末位数字在天干表中找出对应的天干,例如2014年的末位数字“4”对应天干表中的甲;
步骤三:将需要计算的年份除以12,求得的余数在地支表中寻找对应的地支。例如,2014年除以12后,余数为2,那么对应的地支为“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