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闻名全国的黄埔军校

曾经闻名全国的黄埔军校

1、黄埔军校是军事天才的摇篮 1921年(辛酉年)12月,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军的建议。1924年1月,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军校成立后,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 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2、黄埔军校校旗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义,吾党所宗, 以建,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此训词其后成为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1925年1月25日,黄埔军校成立青年军人社,廖仲恺任社长,2月1日该社刊物《青年军人》第一期出版。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学校。国民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学校科,后将黄埔第五期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 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3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校歌歌词被明定为中华国歌的歌词。家宋绮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文学家谢冰莹,都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的。郭沫若曾任部教官等职。 3、中国曾经出现三所黄埔军校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在武汉,3月22日,武汉国民政府以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学校,开展讨蒋斗争。七一五后,黄埔五期学员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兼任),后来成为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暂时解散。 1927年9月宁汉合流后黄埔军校该校迁往南京。在广州,原中央军事学校依然开办。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1929年9月10日,在南京,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改学校名为国民军黄埔军官学校,并陆续成立潮州、洛阳、湖南、湖北、江西、广州、成都、昆明、南宁、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1927年底,在南京由蒋介石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学校,宣誓。 1931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主要培养陆军初级军官。建国后的海军少将张学思,历史学家黄仁宇都是中央军校毕业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日军陷南京,其后由南京出发,经九江、武汉、四川、铜梁,至1938年11月到成都。十六个月间学校四易其地,学生长途跋涉,栉风沐雨,艰苦备尝,均能安之若素。迁校期间,因前方作战部队缺乏,十一、十二及十三期先后提前毕业,且于沿途在各地招收十四、十五两期学生。黄埔军校在抗日战争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 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抗战胜利后,实行军校改制,于1946年元旦后改名为中华陆军军官学校,名义上国有化隶属陆军总部,校长蒋介石改任名誉校长,由关麟征升任校长。1947年,孙立人在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高雄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第十分校。 4、解放后,黄埔军校搬到了 1949年12月,蒋介石下令将籍学生和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当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1926~1949年。从第一期到第二十三期,军校共培养32万各级军官。其中1924年到1929年共培养了七期13000余人。这些人中的多数形成了中央军的骨干——黄埔系。 1949年12月蒋介石及其所谓中华政府迁居台北市,其后1950年3月1日蒋代表政府宣布:陆军官校,为军基本人才培植的基地,与建军建国的前途有莫大之关系,早就应该恢复。校长一职,不能以任何人兼任,所以在校长人选未定之前,军校的名称不愿恢复。这次任命罗友伦同志为校长,正式恢复军校。同年10月,黄埔军校以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所在的高雄县凤山市维武路1号以中华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被重新建立,并续办第二十四期作为黄埔军校的继续,学校现占地面积173公顷。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现任校长是陈良沛将军。另外中国陆军军官学校是迁往十二座在台复校的大学之一。 5、黄埔军校培养了哪些军事天才? (1)党军官 左权、陈赓、周逸群、萧克、徐向前、、蒋先云、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王尔琢、王良、许光达、陈伯钧、宋时轮、杨至成、郭天民、陈奇涵、陈浩、陶铸、程子华、廖运周、冯达飞、蔡申熙、曾中生、许继慎、赵一曼(女)、赵尚志、宣侠父、阮山(原籍越南)、李运昌、段德昌、贺声洋、萧方、周维炯、杨其纲、彭干臣、阎揆要、郭化若、陈毅安、王诤、谭希林、彭明治、曹渊、唐天际、张宗逊、刘畴西、卢德铭、李之龙、张子清、余洒度、徐彦刚、曾士峨、朱云卿、陈东日、曹福昌、邓萍、唐澍、姜镜堂、常乾坤、伍中豪 (2)军官 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关麟征、贺衷寒、乔家才、邓文仪、李仙洲、李默庵、陈明仁、康泽、郑介民、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黄维、戴笠、郝柏村、蒋仲苓、王升、黄珍吾、彭孟缉、桂永清、谢晋元、范汉杰、邱清泉、蔡文治、李桂丹、廖耀湘、郑作民、王竣、、曾泽生、徐会之、赵子立、阙汉骞、董钊、李铁军、罗奇、贺忠汉、胡靖安、王慧生、宣铁吾、黄梅兴、姚子青、钟彬、陈颐鼎、李以劻、肖赞育、戴安澜、萧作霖、唐生智、林伟俦、吕旃蒙、覃异之、贾伯涛、郑庭笈、陈修和、文强、杨伯涛、侯镜如、王耀武、孙元良、刘戡、黄杰、陈大庆、刘安祺、高魁元、蔡炳炎、廖运泽、曾扩情、酆悌、张耀明、廖昂、吴起舞、彭士量、邱行湘、孙明瑾、李文、王怀义、王敬久、滕杰、唐纵、蒋孝先、郑蕴侠。(注:含1946到1949年解放战争时起义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