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王朝实行的世婚制度成为历史研究热点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王朝实行的世婚制度成为历史研究热点

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中爆出惊人消息,李唐皇室在择偶上竟然形成了“既往不咎、今后不利”的关陇集团,这种逆天的婚姻形式直接导致了唐朝文治武功的极盛时期!而在唐后期,曾繁荣的李武韦杨婚姻集团却由此衰亡,更导致中央政权丧失了统治全国的实际能力!

这个震惊历史界的史学案例,其实际意义完全超越唐代史研究的视野。而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无论是囧困五金还是颓唐宋帝,每个朝代都上演了这样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集团婚姻闹剧!

是存在的,唯一区别是这些皇室集团通过变态且高明的婚姻方式来掌握全球的实际控制力!在君主制下,每一朝代的帝王都试图用婚姻的手段笼络或倚重可靠的势力集团,以此实现家国天下的更广泛坚实的联盟基础。

但如果说,中原王朝往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李武韦杨式婚姻集团形式缔结联盟,那么,少数民族封建王朝则更为夸张地通过世婚制构成一个持续稳定的婚姻集团,掌握着无与伦比的全球控制权!这些王朝的皇室成员由于“后妃制”规定,不必外求艳遇,只在后族中选拔。这种世婚制的产生原因多方面,除了在人类婚姻形态进化层面遗传着族外婚制的遗蜕外,更是这些少数民族王朝近乎野蛮时代到文明门槛刚刚踏进时代的显著标志。从统治角度来看,这些少数族皇室进入中原后,一方面急需加强与自己相关利益、团结形成休戚与共的族群联盟,从而拓展和维护王朝的统治基础;另一方面他们更注重维护皇室血缘上的绝对优势,通过更加变态和离谱的方式来确保家族的纯洁和延续,这些世婚制后妃在维护人类愉悦生活方面可谓尽心尽力!他们肆意妄为,甚至排斥统治民族,让王朝继承者在血统上无法接触被统治民族的成分!

世婚制属于最为遗传离谱的交换婚方式,早在西周时期,姬、姜两姓就以谋取世代统治为由世为婚姻,周天子的妃子也必须选择最为纯洁的齐国女儿来满足需求。但秦汉以后的汉族王朝,乃至十六国、北朝诸少数族王朝,其严格遵循交换婚形式的却并不多见。唯有辽、金、元、清四代王朝才纯粹保留了世婚制,且按照要求执行得堂堂正正!其中,辽代的世婚制最为锤炼,金、元次之,满清更是疯狂追逐世婚制,甚至在入关以前就彻底确立为严格的制度!

而以契丹族建国的辽朝更是以其丧心病狂的婚姻政策闻名,阳奉阴违、逆着人类本性肆无忌惮。因为受到突厥旧俗的影响,他们将皇后称作“可敦”或契丹语中的“忒里蹇”,尊崇到恐怖的地步。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统治下,他的妻淳钦皇后平出身于大族,不但是个政治智者,还是个像男人一样厉害的战士。她的儿子辽太宗曾经称赞道:“太后族大,像古柏之根不可移易!”为了维持纯洁度与家族气节,阿保机必须要依赖后族的血统,所以立国之初规定:王族只与同为后族的女人通婚,其他诸部在不获得特别许可的情况下,不得与二族联姻。这种荒唐、丧心病狂的世婚制竟成了他们一代代世袭而下的杀伐帝王的基础!阿保机竟然为了模仿汉高祖刘邦,将耶律氏改为刘姓,还将萧何的后代赐给后族取名萧姓!这意味着,契丹族的萧姓包括归属于述律后父族和母亲前夫之族的乙室氏和拔里氏。于是,辽朝后代多数都是萧姓,世世代代地任宰相之选,契丹公主也多数嫁给萧姓王族,这样一来就将帝后婚姻与君臣绑在了一起。

当然,辽朝只有皇后必须册选萧姓,至于妃嫔中偶尔也有异姓异族的出现。例如,辽世宗宠爱的甄妃是五代后唐的宫人,当年跟随父亲太宗南征时被俘获。那时她已经四十多岁,也许姿色依旧,被世宗宠爱有加,甚至曾经被册立为皇后。甄氏在《辽史》和《契丹国志》的《后妃传》中都有详细记载,但另一方面,《辽史·后妃传》也提到,天禄末年世宗又将述律后之弟萧阿古的女儿册立为后,并在天禄四年(950年)实现了这个计划!在甄氏和萧氏的同时代,察合台的内乱无法避免,这两位后妃不幸均死于乱军之手。后妃不断更迭,而在其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可惜在《辽史》中并未被过多地揭示!《辽史·后妃传》记载,甄氏在册立后竟被萧氏废黜,只被任命为妃子。不过,甄氏最终还是被迫服从以萧氏为后的通例,这也表明了萧氏的权势之大。

可是,金朝规定完颜皇室不得与庶族通婚,尽管其世婚制度中的后族范围很广,但仍存在具体的部族限制。据《金史·后妃传》记载:“金代皇室一般嫁娶都是徒单、唐括、蒲察、拏懒、仆散、纥石烈、乌林答、乌古论等贵族家庭,世世代代延续,娶后尚主。”而《金史·徒单铭传》中提到,与金朝皇室通婚的还有裴满氏。这些姓氏都是女真贵族,“金朝天子娶后必须是这些家族,公主下嫁也是如此。”与辽代不同的是,金代世婚姓氏更为多样化,在撰写关于追尊为皇后和册立为元妃的名单时,也经常出现汉姓或其他姓氏。金章宗的宠妃李师儿就是出身于监户的婢女。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被尊重的身份,但是李师儿却机智聪明、伶俐可爱,善解人意,更是文思敏捷,最终成为金章宗最宠爱的后妃。在战争中掳获或有罪籍没的妇女也会被抓入宫监,处以罚作奴婢的惩罚。不过,李师儿即便身份低微,却因其机智和才华,在金代成为备受尊崇的人物。金章宗的元配在他即位前便去世了,后宫空悬了多年。于是,章宗决定让宠妃李师儿成为中宫皇后,但大臣们却坚决反对,并强烈上书反对。章宗感到无能为力,只好让她晋升为元妃,名位仅次于皇后。这说明了金朝帝王只能在女真贵族中选择婚姻对象的缘故。同时,随着汉化的加速,章宗还命令各王选取民家女子,以便广生子嗣。在即位前,宣宗娶了汉族王氏姊妹为妃,并在即位后将妹妹立为皇后,赐姓温敦氏。这可算是对世婚制的一种大胆变革了吧!

成吉思汗统一了各部落,创立了大蒙古国后,便非常重视弘吉剌部族,并立其女孛儿台旭真为皇后。据传说,他与这个部族达成了一个盟誓:弘吉剌氏生女,世世代代传位给女儿;生男,则传位给公主。因此,蒙古诸后多出于弘吉剌氏。蒙古帝后虽然存在多姓制度,但依旧奉行这一原则,正宫必须为弘吉剌氏。但是,实际上执行中并不像辽、金那么严格。例如,窝阔台汗的皇后就是马真氏,而元英宗的皇后是亦启烈氏。清朝满族入关前,他们的皇室高层都采用了惊人的满蒙联姻方式。这是因为两族处在地理位置上毗邻交错,在民族风俗习惯上大体相似,目标上也基本接近。但是,蒙古部族数量庞大,有些部族甚至与爱新觉罗氏在利益和冲突上存在根本矛盾,甚至开战冲突不断。这就是为什么满蒙联姻中,爱新觉罗皇室会选择一些相对稳定的通婚对象,例如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据《清史稿·后妃传》,在清朝的三位皇帝中,共有五位妃嫁自博尔济吉特氏。而在合计61位公主中,仅博尔济吉特氏就嫁去了31位!因此,可以说满清入关前的爱新觉罗皇室与博尔济吉特氏结成了极其牢固的婚姻同盟,继承了类似于世婚制度的传统。然而,清朝入关后,这种联姻逐渐淡化。在这以后的各位皇帝的后妃中,博尔济吉特氏的占比明显下降。这可能与清室统一全国后,后妃的选举对象扩大到整个满、蒙、汉八旗女子大部分有关。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以及辽金元清的世婚方式,总的来说,都是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超级联盟!对于君主国家来说,这种联姻有时能够巩固政权,但也常常导致它的日薄西山。可以说,这样的联姻带着利与弊、困难与挑战,处在祸福与共的境地。而对于被卷入这样联姻的后妃来说,她们只不过是一根加强联盟的籍贯,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无论如何,她们的命运和被其他方式联姻的后妃无二。在君主政体下,后妃制度带来的非人性和不人道,无论如何,都是难以避免的罢了!